日前,國家“東數西算”工程正式全面啟動。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中央網信辦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,同意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、內蒙古、貴州、甘肅、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,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。這標志我國“東數西算”工程項目拉開序幕。
中國聯通踐行國家使命,將“十四五”公司發展的定位明確為“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、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、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”,戰略升級為“強基固本、守正創新、融合開放”。在新定位新戰略下中國聯通將全面發力數字經濟主航道,將“大聯接、大計算、大數據、大應用、大安全”作為主責主業,實現發展動力、路徑和方式的全方位轉型升級,更好地開辟新發展空間、融入新發展格局。
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快建設高速泛在、天地一體、云網融合、智能敏捷、綠色低碳、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決策部署,中國聯通明確新戰略,全面承接國家“東數西算”工程,主動服務國家戰略、積極融入數字經濟建設,制定了《建設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》和《算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》,行動計劃重點圍繞大計算、大聯接等主責主業,統籌推進新型數據中心、云網深度融合,構建云網一體、安全可信、專屬定制、多云協同的“聯通云”, 打造低時延新型算力網絡,形成數網協同、數云協同、云邊協同、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,支撐不同維度、不同層次全面多樣的數字化需求,推進架構先進、安全可靠、服務卓越的算力網絡新布局,為數字經濟打造“第一算力引擎”。
以算力為核心
致力于構建綠色集約、安全可靠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
中國聯通現有數據中心880余個,總規模超過30萬架,承載服務器超百萬,數據中心主要分布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魯豫、川陜渝、蒙貴等區域。下一步,中國聯通將圍繞國家“東數西算”八大算力樞紐節點,優化“5+4+31+X”資源布局,加快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區域“4”大國家東數樞紐節點高算力、高安全、綠色低碳新型數據中心建設,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,滿足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。發揮能源、氣候等自然資源優勢,建設蒙貴甘寧“4”大國家西算樞紐節點,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,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,按需建設“31”省新型數據中心。靈活部署“X”邊緣數據中心。同時,貫徹落實黨中央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決策部署,通過技術引領與管理效能提升,優化增量和改造存量“雙輪”驅動,持續優化PUE,推進數據中心節能減碳。
發揮運營商網絡優勢
打造全國一體化的低時延新型算力網絡
充分發揮運營商網絡優勢,圍繞“東數西算”國家樞紐節點,構建區域內、區域間低時延高質量算力承載網絡,貫通東西數據流通大動脈,打造低時延、廣聯接、智能化、便捷化的一體化新型算力網絡,將計算、存儲等算力資源在云邊端之間進行有效的連接和調度,通過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、模式創新等,實現算力有效聯接、算力靈活調度、算力高質量承載。
提升算力能力
支撐各類智能應用、形成協調發展格局
全面提升自主可控、安全可信的“聯通云”算力能力,支撐各類智能應用,形成定制化算力水平與多樣化算法需求相匹配的協調發展格局。中國聯通面向數字政府、智慧城市、工業互聯網以及金融、互聯網等行業提供了高算力基礎設施與低時延算力網絡服務,通過提供“聯接+感知+計算+智能”一體化算網服務,支撐數字經濟發展,賦能千行百業。目前依托虛擬化+云原生的雙引擎云基座,已部署落地了央企最大“云原生”實踐項目,支持超千臺規模集群管理,24+萬容器在線運行,日調用量30億次,可輸出全棧原生技術與專屬定制能力。
下階段,中國聯通將著力構建布局合理、網絡先進、數網、數云、云邊協同發展的算網一體化生態體系,實現全國范圍內新型數據中心布局合理、綠色集約的一體化格局,建成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算力網絡,為數字經濟打造“第一算力引擎”,全面承接國家“東數西算”工程,成為國家級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者和運營者。